中国玻璃纤维网 - 玻纤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产品动态 | 国际动态 | 焦点报道 | 企业新闻 | 新能源 | 行业新闻 | 政策法规 | 重大活动 | 保温节能 | 工艺设备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建筑工程 > 一根玻纤串起大产业
4.biz | 商业搜索

一根玻纤串起大产业

信息来源:bbblll.com   时间: 2021-08-07  浏览次数:7

  黄传章 刘珊伊 本报记者 唐 燕

  作为赣江源头保护区,上犹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导向,坚定不移培植以物理加工为主的玻纤新型复合材料首位产业,在2013年获评“江西省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基地”后,举全县之力抓龙头、强链条、聚集群,破解了行业“散小乱差”的发展困局,在绿水青山间演绎着转型发展、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的“蝶变”。

  今年1至6月,该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.3亿元,同比增长64.9%。

  资源成就产业积淀

  “上犹最早的玻纤生产企业创建于1989年。当时,一些小工厂集聚在南河电站附近。因为水资源丰富,水电年发电量达7亿千瓦时,用电便宜。”上犹县工信局党组成员、县工业倍增办常务副主任骆耀中介绍说,玻纤复材的生产工艺属于物理加工,且全流程材料均可回收再加工或再利用,生产低污染零排放,符合生态工业的发展前提。

  转折点出现在2012年。通过缜密调研和专家论证,上犹县将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确定为工业主导产业,2016年又将其确定为工业首位产业。据了解,该县当初选择发展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,目的是避免与周边兄弟县市之间的同质化竞争,也有利于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保护一江清水。更为重要的是,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的最佳物流范围是500公里,以上犹为中心向外辐射500公里,影响范围甚至达到了粤港澳大湾区。辐射范围内,上犹是唯一布局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的地方。

  自此,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浪潮中,高起点规划、建设的龙头企业——江西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应运而生。

  龙头企业快速崛起

  2018年5月21日,一则题为《江西元源新材一期5万吨窑炉点火》的新闻,登上了国外材料领域主流刊物的重要位置。“之所以引起国外的关注,是因为当时全球范围内只有10座池窑,元源新材建起了第11座。”元源新材董事长张全雷自豪地说。

  玻纤材料因其耐热性强,绝缘性、抗腐蚀性好,广泛应用于建筑、交通、环保、国防等领域。在制作玻纤材料的工艺中,池窑拉丝生产最为优选,具有工艺简化、能耗低、生产效率高、综合成本低等优点。然而,池窑拉丝工艺的硬件设备投入大,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。

  为了培育龙头,上犹县争取到了赣州市首笔苏区振兴基金2亿元,促成了总投资22.4亿元的元源新材项目落地建设。同时,邀请了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教授,对整个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和审核把关。短短一年半的时间,元源新材就驶入了从开始建设到点火投产的快车道。

  “炉火一经点燃,十年不熄。”张全雷至今仍记得自己亲手点燃炉火那一刻的澎湃心潮。元源新材规划为两条5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。2018年9月,一期5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正式投产,便在省内与九江玻纤拉丝产业、宜春奉新织布产业形成互补和差异化竞争的格局,产品辐射粤港澳大湾区、海西经济区等经济发达地区。

   产业集群日益壮大

  为了实现发电、用电企业双赢,经过多次争取,上犹成为全国首个水电直接交易试点县,上犹工业园成为全省第一批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工业园区。去年以来,全县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60家工业企业,每千瓦时用电价格降低0.016元,仅在电费方面就节省400余万元,从而为全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首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与此同时,上犹围绕玻纤新型复合材料首位产业抓招商,编制了产业链招商指南,实行“定规模、定项目、定企业”的补链式招商。政府以扶持为牵引力,推动原来分散在阳明湖、南河湖附近的玻纤企业,向产业基地搬迁集聚。近年来,有10余家玻纤企业“退城入园”、30余家关联性企业入驻园区。目前,该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壮大,元源新材、祺琳科技等一批产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快速建成投产,链条企业数量发展到130余家,集群产品种类突破100种,产业链规模突破70亿元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玻璃纤维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